本片男主角就是三個傻瓜男主角阿爾米罕。

在這部片中阿爾米罕從壯年演到老年,連身材都跟著變化,真的太猛啦。

這部片劇情十分緊湊,片長雖然兩小時50分鐘,但一點也不覺得冗長。

故事用很逗趣的方式交代每一個環節,男主角瑪哈維亞自己是全國摔角冠軍,但因為太貧窮只好放棄運動員夢想,跑去上班,把金牌的希望寄託在未出生的「兒子」身上,孰料竟一連生了四個女兒,他只好放棄這個夢想。某天大女兒和二女兒和男生打架,把男生打得鼻青臉腫,瑪哈維亞大喜過望,發現即使是女孩也能繼承他的夢想。

於是開始了魔鬼訓練,最後大女兒在國際賽上奪得金牌(片名已破梗)

 

>> 金牌之路是被迫的嗎? <<

 

爬了其他人的心得,發現很多人不能認同瑪哈維亞強迫女兒繼承他的夢想,其實對於「父親強迫女兒繼承夢想」這件事情本身我雖然也不認同,但是這個情節安排在本故事中卻是合情合理的,因為在這部戲裡有完整的交待整個脈絡。

首先,瑪哈維亞的妻子其實也很不認同,說:「你不該強迫孩子繼承你的夢想」

瑪哈維亞說:「給我一年的時間試試看,真的不行那我就永遠埋葬我的夢想」
瑪哈維亞是有設期限和停損點的,並不是無止盡地一意孤行。

再來,兩個女兒訓練一段時間後,苦不堪言,開始反抗,鬧革命,搞破壞。

如果這樣一直反抗下去,等一年期滿,瑪哈維亞應該也會心灰意冷,不再有所指望。
但故事給了一個很明確的轉捩點,女兒抱怨:「世界上怎麼會有這種爸爸?要女兒剪短頭髮,在泥地裡和男生摔角」

大女兒的同學,娃娃新娘說話了:「我倒希望上天能給我這樣的爸爸,因為爸爸是為你們的未來著想,而不是滿14歲就嫁人,作家務和生小孩過了一生。」

兩個女兒聽了,才改變對爸爸的態度,自動自發開始晨訓。所以訓練計畫才能夠繼續。

也就是說,如果不是女兒心裡自願的,其實不可能強迫她們在這條路走這麼長、走這麼遠。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。
有可能「被迫」拿到金牌嗎?想奪牌,運動員自己的求勝心才是最關鍵的。
在故事當中也一再強調大女兒本身是很好勝的。

現實世界的瑪哈維亞究竟有沒有強迫女兒我們不得而知,但在電影裡有很清楚的交代女兒從「不願」到「自願」的轉折點。

>> 女承父業,是女權還是父權? <<

另外,也有人認為本故事稱不上什麼女權,因為「女承父業,還是父權啊」
你如果說:「他女兒其實可以當醫生/律師/法官/工程師啊!幹嘛一定要摔角呢?」
這其實是「何不食肉糜」翻版,生長在台灣的我們很幸福,有充份的教育資源,父母也捨得花錢,不論男女都可以有各種職業選擇。
爸爸如果想傳工夫給我們,我們的煩惱是「要繼承家業還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?要聽爸爸的還是照自己的?」

這種煩惱對印度的女人來說太奢侈了。
印度的女人連選擇都沒有,她們只有一個選項:「嫁人」
瑪哈維亞至少提供了第二個選項:「我把我會的都教給我的女兒」
瑪哈維亞只會摔角,所以只好教女兒摔角。

在故事中看到瑪哈維亞為了訓練女兒投入了非常多的金錢和精力,買雞肉給女兒做飲食計畫、DIY搭棚子做訓練場、每天5點起來盯著女兒訓練,別忘了瑪哈維亞自己也要上班呢。

在那麼貧窮的地區裡,能夠栽培出運動員女兒已經是一種奇蹟了。

在瑪哈維亞的所在的哈里亞納邦有句話:「養女兒就像替鄰居的作物澆水」
女兒只能嫁人,你付出再多心血也是被別人家收割走,
這句話比中國人的「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」更有重男輕女的意味。
「潑水」只是宣示女兒已經成家不再和娘家有瓜葛,要聽夫家的話。
「澆水」則是「幫別人養老婆」,是「賠錢貨」的概念。

如果女兒只能嫁人、如果家長一丁點資源都不願意分配給女兒,那就根本不用談更多女權了。
本片至少鼓舞了印度有心栽培女兒的父母:「女兒也可以成為父母心中的驕傲」,已經算是女權的一小步了。

 

>> 翅膀硬了 <<

在本故事中還有一個轉折點,女兒拿到全國冠軍後,需要進入到「國家運動學院」接受國家級的教練訓練,才能代表國家出賽。

女兒面臨「父親」與「教練」的選擇。

這部片的套路很簡單,故事是父親視角,所以就是「聽教練的不會贏,聽爸爸的就對了

我個人雖然不太喜歡,但還算可以接受。

理由如上述,這部片是鼓勵印度的父母栽培女兒,目標觀眾群就是「父母」而不是「子女」,所以用父母看了會覺得很爽的敘事角度也無可厚非。

畢竟父母看完覺得爽,你才能說服父母接受整部片。

 

整體而言,這部片演員演技不用說,童星的表現很傑出。
摔角戲都很逼真完全不像套招,應該都是真摔,我無法想像每一場摔角戲他們要摔幾次、摔多久

有人覺得摔角戲很冗長,但我卻覺得非常精彩,在訓練時教女兒的每一個動作,最後在比賽全部都有用到。
故事的脈絡很清楚,四平八穩,情節逗趣也感人,今年值得一看的好片。

 

最後補上天下雜誌對兩姐妹(吉塔和芭碧塔)的報導: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81816

裡面有提到哈里亞納幫的殺害女嬰的比例是出名的高。

另外這部片在中國的票房非常高,超越在印度的票房。中國本身也是體育大國,加上一胎化政策,雖然殺女嬰也是時有所聞,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狠心殺女嬰,有更多父母是把女嬰生了下來,當成寶貝一樣栽培。中國恰巧是一個有這些特殊經歷的國家,每個中國女孩的父母都是瑪哈維亞,拋棄傳統「賠錢貨」的偏見來養育女兒,所以這個世代的中國觀眾看了「冠軍女兒」(摔跤吧爸爸)更有感觸和共鳴,不少中國網友表示「這難道不是在說中國的故事嗎?」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影評 冠軍女兒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dra800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